一、药剂类型决定基础补喷周期
内吸型植物源药剂
若防蚁剂含生物碱或萜类成分(如苦参碱、印楝素),其内吸性较强,施药后1-2小时可被木材吸收60%-70%。若雨后间隔超过4小时,药剂已部分渗透,补喷周期可延长至5天;若2小时内遇雨,需在3天内补喷,确保残留量达标。
触杀型植物源药剂
以除虫菊素为代表的触杀型药剂,主要依赖表面附着杀虫。若雨后间隔不足4小时,药剂流失率可达50%以上,需在3天内补喷;若间隔超过8小时,可延长至5天观察效果。
二、降雨强度影响补喷强度
小雨(日降雨量<10mm)
雨水对药剂的冲刷作用较弱,若施药后4小时内遇小雨,补喷量可减少至原剂量的50%,周期缩短至4天;若间隔超过8小时,无需补喷。
中到大雨(日降雨量≥10mm)
强降雨会导致药剂流失率超70%,需在3天内完成补喷,且用量需恢复至原剂量。例如,处理户外木栈道时,若首次喷淋后2小时内遇暴雨,需立即补喷,否则防蚁效果将大幅下降。
三、环境与工艺优化建议
添加助剂增强附着力
在防蚁剂中添加天然展着剂(如茶皂素),可提升药剂在木材表面的附着力,使耐雨水冲刷时间延长至6小时以上,减少补喷频率。
分层施工法
首次喷淋后,在木材表面覆盖一层防蚁涂料(如含植物精油的蜡层),形成物理屏障,降低雨水冲刷影响,补喷周期可延长至7天。
定期检测与补喷
施药后3天内检查木材表面药剂残留量,若低于0.1mg/cm²(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),需立即补喷;若残留量达标,可延长至5天观察。
|